何日章

(1893-1979),字国璋,河南商城人。1917年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英语部毕业后,曾在河南省第一、三、五师范学校担任英语教员,并任河南省教育厅科员。1923年夏参加南京东南大学由图书馆学家洪有丰主持的首届图书馆讲习科的学习,结业后回到开封,积极组织本省图书馆协会。1924年5月河南开封图书馆协会成立,被推举为会长,同年被任命为河南省立图书馆馆长兼河南民族博物院院长,兼任河南女子师范学校图书馆科教员。1925年6月,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被推选为执行部副部长。1933年1月,受聘为母校北平师范大学图书课课长。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随校西迁。1938年担任西北联合大学图书馆主任。1939年后改任西北师范学院教授兼图书馆馆长。1946年任国立兰州大学教授兼图书馆馆长。1949年以后长期担任台湾省立图书馆研究室研究。1959年受聘为台湾政治大学首任图书馆馆长,同时在台湾师大兼课。1979年1月1日去世于台北。

先生孜孜向学,在教育、考古等领域均有建树,而其一生最大的成就是在图书分类学。他是我国图书馆事业和图书分类学的先驱。1933年他就任北平师大图书课课长后,为了解决馆藏中外文新旧图书的分类与管理问题,和馆员袁涌进一起开始着手编制《中国图书十进分类法》,1934年1月完成初稿,5月由北平师范大学图书馆印行第一版。然后他 又着手编制《中文著者三位排检法》,作为该分类法的配套排检法。由于当时中国的图书馆事业刚刚起步,适用于中国图书馆的分类法并不多。所以,何氏分类法一经问世,就被很多图书馆采用。该分类法经过北师大图书馆的试用和多次修改,逐渐奠定了它在中国图书馆界的地位。1949年后,北师大图书馆所藏古籍和民国图书依然沿用《何氏法》,该分类法更被台湾许多学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所采用。1970年,先生以78岁高龄仍然致力于《著者三位号码表》专题研究,并获得台湾“国家科学委员会”奖助。

先生长期担任北师大(包括西北联大、西北师院时期)图书馆负责人(课长、组长、主任),他采取种种措施,改善办馆硬件、加强制度建设与馆藏建设,为图书馆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002年7月27日至8月1日,海峡两岸先生图书馆学学术思想研讨会在北师大召开,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兰州大学图书馆、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台湾政治大学图书馆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承办。海峡两岸图书馆界50余人出席研讨会,先生的子女也专程从台湾来北京参加会议。

何日章 - 北师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