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棻
李泰棻(1896-1972),字革痴,号痴庵,阳原县揣骨疃人。其先祖为山西介休人,明时移居揣骨疃,成为大族。其祖父李钟美精通群经大义,旁及子史。当时李家富甲一方,李钟美常邀四方豪杰做座上宾,并慷慨捐资,不到十年,家财散尽。其祖母王太夫人在他14岁时,让他到百里外的宣化中学求学,后又让次孙李茂棻、孙女李玉棻入京保中学,实现了“他日有孙,必令读书上进”的诺言。其父李景清年轻时当过店员,开过商号。亦通经史,常给少年李泰菜讲授《左传》等书,启发他热爱史学。民国10年前后,李秦菜已是大学教授、史学专家名满海内,李景清指出李泰棻“不适宦途”,应当“从事现代史之搜讨”。
少年李泰棻聪敏颖悟。幼读私书。1913年,从直隶宣化中学堂卒业遂考人北京大学,因学费昂贵,转人“北师大”:1917年,从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科卒业,并留校任讲师兼附中教员至1919年3月:1919年4月至1919年12月,任国立山西大学法政专科学院教授:1920年2月至1925年9月,由(朋友关系)介绍任北京大学教授。同时,1923至1925年9月,北大校长蔡元培(和李是朋友关系)要求他兼任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史学系主任,并任武昌高等师范文史地理部主任:1925年10月至1926年7月,由冯玉样保荐,出任绥远省教育厅厅长兼通俗讲习所所长。其间,筹集巨款,整修校舍,筹设省立图书馆,购书万卷。筹设古物陈列所,集藏古物千余件。筹设通俗演讲所1处、通俗图书馆4处;1926年9月至1927年重任北京大学、民国大学讲师教授。1926年被提议为北洋政府教育部部长人选;1928年7月由冯玉祥保荐,任北平特别市教育局局长,仍兼北平大学讲师。并兼任北平自治筹备处刚处长,内政部永定河河务局局长,筹办永定河工程事宜。同时,任北平市立师范学校校长。其时,北平市学校80余所,图书馆、阅报所20余处,经费无着,有时数月不发,有时月发数成,教职员时为索薪罢教。
李出任巨艰,力图整伤,自7月上旬到职,至次年6月辞职,经费未尝稍欠:1929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中将参议:1930年,任宁夏省政府委员、民政厅厅长,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参议;1931年,任《绥远通志》馆总纂:1932年,聘为广州国立中山大学教授:1933年,任绥远省普通文官考试委员会典试委员:1934年,任原绥靖公署参议:1935年,任察哈尔省政府最高顾问,《阳原县志》总纂:1938年2月至11月任天津特别市教育处处长;1939年9月至1940年10月,任北京师范学院史学系教授兼主任;1941年11月,出任国立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史学系主任,并任东亚文化协议会评议员:1943年,任汪伪“国史编纂委员会”主任委员;1946年至1948年,在沈阳任辽宁师范专科学校教授:1948年至1949年4月,在北平任东北大学教授:1950年,在北京成达等中学任教1952至1956年8月,任宣化师范教师:1956年至1959年8月,在河北省教师进修学院张家口分院任教;1959年9月,任张家口师范学院教师。同时,被选为张家口市政治协商会议委员;1962年,在天津历史研究所工作:1963年,在天津师范学院历史系任教:1964年5月,调长春东北文史研究所任研究员:1968年9月3日病逝于北京。
1923年,孙中山发布大总统令:给予边教边学,教学相长之李泰棻教授三等嘉禾章,1925年,又以“牧育有方,成绩卓著”晋升为二等。
1924年秋,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发生反对校长的风潮。次年5月9日,无理开除学生自治会职员、等6人。仗义执言,起草了《对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宣言》,驳斥的“空言曲说”和“偏私谬戾之举”。时任北京大学教授和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史学系主任的李泰棻,是该《宣言》的最年轻的七位署名教授之一(见《全集》第八卷)。
李泰棻与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曾在北京大学同事,且关系密切。民国十六年(1927年)就义,无人敢出面料理后事,李泰棻即为其收尸入殓,买棺治丧。
他一身著作等身,主要著作有《西洋大历史》《中国史纲》《西洋近百年史》《中国近百年史》《新著世界史》《国民军史稿》《老庄研究》《痴藏金集》及《续集》《大战因果论》《战后列强之将来》《今文尚书正伪》《西周史征》《史学研究法大纲》《记录以前之人类史略》《方志学》《绥远通志》和民国《阳原县志》等。《西洋大历史》是李泰棻读大学二年级时发奋编写的巨著,1916年冬,上古期、中古期出版,立刻引起震动。章士钊、陈独秀等名人为其作序,推崇该书为中国编著西洋历史开一新纪元。1917年冬,近古期出版。1919年春,近世期出版。至此,60万言之《西洋大历史》渐次完成。在《近代二十家评传》第347页中指出:《西周史征》为李“著作中第一有价值者,亦我国史学界绝无仅有之著作”。并将李与康有为、章炳麟、王国维、陈独秀、、郭沫若等并列,足见其影响之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