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深

洪深(1894-1955),学名洪达,字伯骏,号潜斋,曾化名庄正平等,江苏武进(今属常州市)人。早年在清华学校读书期间即热心新剧活动。1916年夏入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学习应用化学和陶瓷工程,同时宣读文学和戏剧课程;1919年考入哈佛大学戏剧训练班,成为中国第一个专习戏剧的留学生;又在考柏莱剧院附设戏剧学校学习表演、导演、舞台技术、剧场管理等课程,获硕士学位;1922年回国后即开始了中国现代话剧的实验活动。1926年,洪深创办复旦剧社,后历任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等校外文系教授、主任。1930年,他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战爆发后,立即参加上海救亡演剧第二队并任队长,其后始终活跃在抗日戏剧活动中。新中国成立后,洪深任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教授、系主任,兼中央文化部对外文化事务联络局副局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团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

作为中国现代话剧和电影的奠基人之一,洪深集编剧、导演、理论家、批评家于一身。作为编剧,他一生创作、编译了《赵阎王》《五奎桥》《鸡鸣早看天》等38部话剧剧本;电影文学剧本《旧时京华》《劫后桃花》《新旧上海》等30余部(其中1924年写的《申屠氏》是中国第一部电影文学剧本);理论著作有《电影戏剧表演术》《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等。作为导演,他30年间先后导演了《少奶奶的扇子》《法西斯细菌》《草莽英雄》等大小剧目约四十个,并在舞台艺术方面卓有创建:建立了正规的导演制,实行了严格的排练,并实现男女合演,将舞台布景也由原来的平面布景改为立体布景,使正处于由文明戏向现代话剧过渡的中国话剧完成了历史性转化。在电影实践方面,他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有声电影技术。在戏剧理论和批评方面,著有《洪深戏剧论文集》、《编剧二十八问》、《电影戏剧表演术》、《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现代戏剧导论》、《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抗战十年来中国的戏剧运动与教育》等,内容包括编剧理论、导演、表演、发声学、朗诵学、灯光布景、舞台美术、世界戏剧史、中国话剧运动史以及剧作评论等各个领域,不仅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资料,而且包蕴着作者的真知灼见,是我国现代戏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洪深先生在大学从事教学工作达30年之久,积攒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他担任北京师范大学等校外文系教授兼主任,是从1949年10月开始,讲授英语和中外戏剧史两门课程。1950年,他还和、戴涯先生合作,为北师大增建戏剧音乐系。尽管当时他身兼数职,异常繁忙,依然亲自为学生授课。他的文化名望以及他担任的国家重要文化部门的职务,提高了北师大在京城艺术教育和文化活动中的地位。

洪深 - 北师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