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沅君

冯沅君(1917级国文专修科)(1900-1974),女,河南省唐河县人,现代著名女作家,中国古典文学史家,大学一级教授。原名冯恭兰,改名淑兰,字德馥,笔名淦女士、沅君、易安、大琦、吴仪等。自幼学习四书五经、古典文学及诗词,与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和地质学家冯景兰为同胞兄妹,丈夫是著名学者陆侃如。先后在金陵女子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任教。曾任山东大学副校长。

1900年9月4日诞生在一个富有的书香门第。父亲冯台异先生,字树侯,曾任湖北省崇阳、武昌县知县。他极其重视对子女的教育,认为语文、算术是一切学问的根本,必须从小把基础打好,所以聘请教书先生,给三个孩子上语文、算术课。不久,树侯先生病逝,吴夫人掣带子女扶枢返回唐河。吴夫人思想开通,在独持家政的艰辛日子里,仍给儿子们请了先生教授四书五经,小淑兰便在哥哥们的课余时间跟着读读写写。不久,两位兄长先后离家赴京、沪进大中学堂,她只能在母亲的指点下读点诗书。

有一年的夏天,长兄冯友兰从北平回来度暑假,小妹缠着大哥教她读书。大哥便选了些文章供她抄读。淑兰求学心切,天赋又高,仅用了一个暑假,不单能读懂所选文章,且能摹拟作文。兄长们假期回唐河探亲,也常常给她谈点外头的新鲜事,留下些他们读过的书刊供她自学。受了新文化新思想的陶冶,她不再满足于深居闺中读点诗文了,向往外地的大千世界,渴望像哥哥们那样去京都学校念书,接受新文化的洗礼。

正巧,原来的北平女子师范,1917年改为高等师范学校,设有国文专修科,暑假后招生,冯沅君闻讯执意要报考。在兄长们的赞助下,她便随同去了北平。入学考试只考作文,她居然考中了。冯沅君的国学底子比较扎实,再加上名师指点,学业上进展神速。女高师是当时独一无二的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教员队伍堪称人才荟萃,她的两届级主任-陈钟凡、胡小石先生都是国学基础丰实、且又忠于职守的教师楷模。中共早期活动家先生曾给她们开过“社会学”、“女权运动史”、“伦理学”等课程;之曾讲授过“中国哲学史”。名师出高徒,广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潜移默化,点点滴滴注入到学生的心田。她喜欢骈文、诗词,也爱钻研探讨学术问题,在当时女高师的刊物《文艺会刊》、《文艺观摩录》上常常见到冯淑兰的名字。其中有诗词创作,如《中秋对月》、《吊新战场文》、《杨柳枝》等;也有专题学术论文,如《历代骄文散文的变迁》、《读<汉书·艺文志>随笔》、《释贝》等;还曾在《晨报附刊》上发表了她的《明陵八达岭游记》。她求知欲强,兴趣极广,对政治哲学也感兴趣,曾发表过《今后吾国女子之道德问题》的文章,也曾把之的讲演《哲学方法论》记录下来,刊载在《文艺会刊》第三期上。

冯沅君在女高师的五年,适值五四运动前后,女高师也不是世外桃源。冯沅君是五四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她如饥似渴地吸吮着民主自由的新思想,和两年前拖着长辫子、扎着红头绳的腼腆河南姑娘判若两人。此后,她更加关注社会,投身进步活动,她参加过北京大学组织的卢梭思想讨论会,也参加了女高师学生反对封建婚姻而改编的话剧《孔雀东南飞》的演出。

1922年夏,冯沅君以优异成绩从女高师毕业,旋即考上了北京大学国学门的研究生。研究生三年,她一如既往,刻苦学习,悉心研究,在《国学门周刊》上发表了《祝英台之歌》、《老子韵例初探》等学术论文;还和大哥冯友兰共同校勘标点了《歧路灯》前二十六回。有意思的是在新文学新思想的冲击下,这位女研究生心中泛起了难以遏制的创作激情,从1923年秋开始,陆续写出了《隔绝》、《旅行》、《慈母》、《隔绝之后》四个短篇,以淦女士的笔名发表在上海创造社的刊物上。这组异军突起的爱情主题小说刊出后,在青年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淦女土成了当时文坛耀眼的新星。后来先生编《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就选入了《旅行》、《慈母》两篇,并且在序言中作了肯定性的评语:“实在是五四运动之后,将毅然和传统战斗,而又怕毅然和传统战斗,遂不得不复活其‘缠绵啡恻之情’的青年的真实写照和‘为艺术而艺术’的作品的主角,或夸耀其颓唐,或炫弩其才绪,是截然两样的。”

1924年冬,孙伏园得到先生的支持,在北平创办了《语丝》,该刊聘请了十六位长期撰稿人,淦女士便是其中之一。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冯沅君就发表了十多篇不同内容、不同文体的作品,其中有三个短篇-《劫灰》、《贞妇》、《缘法》。还发表了一组阐述文艺见解的精辟小论文:《对于文学应有的理解》、《无病呻吟》、《不著名的文人的作品》、《愁》、《闲暇与文艺》,其中有的是对评论工作中的偏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也有的则是阐明自己的艺术观点。

1925年夏,冯沅君从北京大学国学门研究所毕业,经陈钟凡先生介绍,到南京金陵女子大学任教,从此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大学教师生涯。次年,她又返回北平,一而在中法大学教书,一而在北京大学研究所从事古典文学研究工作。这一年,北京大学国学门周刊、月刊上发表了冯沅君累累的研究成果:《楚词的祖称与后裔》、《易韵例初探》、《南宋词人小记二则》、《读<笔生花>杂记》等,文章功底坚实,思路清晰,笔头流畅,成为古典文学研究中的新秀。

冯沅君 - 女高师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