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教育家。“公车上书”的主要发动者之一,力主维新救国。后组织强学会,成为与康有为齐名的维新派领袖。百日维新中,参与筹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辛亥革命后,为共和党领袖、进步党领事。历任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兼职教授,于1923年7月国立北京师范大学校成立后先后就任北京师范大学董事长、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董事。于1925年末因尿血症去职,去职后董事长由范源濂继任,梁启超则担任董事直至1927年任期结束。
梁启超认为,改造国家首先要提高国民的素质;国民素质的提高要仰承于教育;教育的发展仰赖于师范,即“师范学校立,而群学之基悉定”。故梁启超与北京师范大学一直有着不同寻常的特殊关系和深厚情谊。
1917年后,军阀混战的社会粉碎了梁启超以“贤人政治”改造中国的理念。梁启超决定息影政坛,全身心投入文化教育及学术研究事业,并于不久之后被高师聘为特聘教授,讲授“中国文化史”、“国文教学法”等课程,在担任教授期间,其在高师多次发表讲演,在历史和文化学术讲演中,加入对学生精神上的教育,以期培养人格健全的国民。1923年7月后,筹备北京师范大学委员会组建北京师范大学董事会,梁启超、熊希龄、、张伯苓、范源濂、袁希涛、、、王祖训九人为董事,梁启超担任董事长。在任期间,其在为邀请范源濂担任校长和推动北师大维持的各项事务中发挥了较大作用。在梁启超的大力支持下,以及全校师生员工的努力下,北京师范大学虽遇到困难重重,仍能发展、壮大,对中国的教育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