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砺儒
(1889-1977),原名林绳直,广东信宜人。教育理论家与教育实践家。历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中山大学教授兼教务长、广州师范学校校长、广东省立文理学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校长、教育部中等教育司司长等职务。于1950年2月至1952年9月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其一生坚守教育岗位,从事教育工作长达60年,因而被誉为“服务最有恒心的教育家”。其对人民的教育事业忠心耿耿,在教育理论尤其是在中等教育和师范教育理论及实践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19年留学归来的就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并于1922年兼任高师附中主任(即校长),后于1931年支持进步活动,传播新思想引起当局不满从而被解聘。除此之外,1926年,被聘为国立女子学院师范大学部(即女师大)教授。任教期间,其支持“五四”等学生运动,帮助学生创办平民夜校与识字班,提高青年的文化素养;讲授《伦理学》、《人生哲学》、《教育概论》、《近代教育思想》、《西洋教育史》等课程。任附中校长期间,推行“六三三”学制改革(小学六年,初高中各三年),全面整顿校风,重视教育责任培养与科学理论的教授,并开展男女同校的实验。八年的改革,使得师大附中成为全国仰慕的学校,许多家长极力争取子女进入附中就读。任附中校长的八年也是其教育改革思想发展的实践阶段,一定程度上为其在新中国的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
1950年2月,重返北京师范大学兼任校长。任校长期间,其为教育系三四年级学生讲授《中国近代教育史》、《高等教育研究》等课程,着手建设新师大并提出“新师大应该要求学好政治,研究教育,精通学术,且应当将政治,教育与学术合一,这个‘一’便是‘为人民服务’”。此外,其对教育部所提出的大学教育改革实验十分重视,主持制定《北京师范大学暂行学则》,在不断调进专家学者充实教师队伍同时也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主持召开各系座谈会,按专业具体分析指导新教材的编写。
1952年起,其卸任北师大校长职务,专任教育部副部长。在教育部工作期间,其不断对社会基层调查研究,发表大量中等教育、民族教育、师范教育主张,对新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纪念百年诞辰时,题词称赞其是“远见卓识教育先驱,言传身教后生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