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

梁实秋(1903-1987),原名梁治华,字实秋,号均默,笔名子佳、秋郎等,北京人。早年就读于清华学校,1923年赴美留学,在哈佛大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1926年回国后历任东南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原青岛大学)、北京大学教授。期间先后主编《新月》杂志、《益世报》副刊《文学周刊》、《世界日报》副刊《学文》和《北平晨报》副刊《文艺》,并创办《自由评论》。抗战爆发后,赴重庆,担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主持《中央日报》的《平明副刊》,任国民政府教育部小学教科书组主任、国立编译馆翻译委员会主任委员等。抗战结束后回北平,任北平师范大学专职教授。1949年到台湾,先后在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任英语系教授,后兼文学院院长。1987年病逝于台北。

梁实秋在文化创造上至少有三大成就:首先,他是诗人、散文家,他以深厚的旧学渊源而从事新文学写作,尤其在小品文书写上取得高明的成就,对现代汉语的优化、美化做出了突出贡献;第二,他编写了30多部英汉字典、词典及英文教科书,总字数达千万,晚年还完成百万字著作《英国文学史》,对国人学习外域语言、文化起到极大推动作用;第三,他积几十年之力,独自翻译了《莎士比亚全集》,其功卓著。

梁实秋先生自1946年8月开始在北师大任教,两年多里担任英语系专职教授。踏踏实实教学之余,他重新拾起中断了多年的莎士比亚戏剧翻译,取得重大突破。这一期间他还发表了若干文章。可以说,在师大任教期间,梁实秋先生成果丰硕。

梁实秋 - 北师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