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盼遂

(1896-1966),名铭志,原字盻遂。盻字少见,恒被人误作盼,便作盼遂,以字行。河南息县(今淮滨)人。曾就读山西大学国文系,游学于著名国学大师黄侃门下。后任教于山东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和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25年考取清华国学研究院研究生,受业于、王国维、陈寅恪等大师,在小学、经学、史学、辞章、校勘、目录等方面博采深研,发表了多篇有真知灼见的论文。1928年毕业后受聘为河南中州大学教授,兼河南通志馆编纂。1929年应聘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1931年应聘为清华大学副教授。1934年又应聘为河南大学教授,兼河南通志馆编纂,期间编纂有《长葛县志》、《太康县志》、《汲县新志》三书,1935年出版了《文字音韵学论丛》。1935年至1940年应聘为燕京大学副教授,期间出版了《段王学五种》。1940至1946年任教于辅仁大学。1946到1966年执教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56年被评定为二级教授。文革伊始,受迫害致死。治学既博且精,他继承了乾嘉学派的治学方法,又将其发扬光大,不仅以小学通经,更以小学通史,通一切古籍。从正经、正史到戏曲、小说,乃至敦煌曲词与民俗方言,均在其研究的范围之内,故其学问渊博宏达。其最主要的学术成就乃在古文献学,他对我国古代典籍做了大量收集、整理、训释、校勘和考证工作。其《论衡集解》、《颜氏家训集解》、《世说新语集解》等论著,以及《穆天子传古文考》、《嫦娥考》、《天问笺》等绝大部分论文,都是这方面成就的表现,先生因此被评论为近代以来少有的古典文献学家。

从教近40年,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课堂授课重视讲解疑难,课外和学生及青年教师接触依然如春风化雨,寓教于闲谈,寓教于游赏,触手皆掌故,出口皆学问。受其启迪者,大多在古典文学、文字学等领域做出了很好的成绩。如聂石樵教师、邓魁英教师、辛志贤教授、教授等等,后来均成为专业领域的优秀人才。

藏书丰富,所藏宋元善本达数十种。惜部分藏书于文革中散失。幸存二千八百余册古籍,2002年由北师大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转交学校图书馆,成为北师大图书馆的珍贵馆藏。

刘盼遂 - 北师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