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源廉
范源廉(1875-1927),字静生,湖南湘阴人,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与教育改革家。参与创办京师优级师范学堂、清华学堂、南开大学等学校。民国初年,9次被任命为教育总长(包括实际担任教育总长和未就任),对现代教育的改革与确立多有贡献,并于1924年1月至9月担任北高师改制为师范大学后的首位校长。1922年12月校长辞职后,直至1923年7月国立北京师范大学校正式成立前,校评议会一直代行校长职责。北师大成立后,为推动学校财务与政府欠款问题解决以及促进师范教育振兴(北师大是当时唯一一所未被停止办学的师范高校),师生们急切盼望在教育界与政界均有影响的范源廉任师大首任校长。1924年初,范源廉从英国回来后,婉拒了当局教育总长的任命,于1月10日就任北师大校长。
就任之后,范源廉对学校大力进行整顿,主持修订了师大的组织大纲和各种规章制度;完善系科设置,新设立教育系本科,将史地系分为历史系与地理系,增加心理系、地质系与体育系;调整师资,聘任、查良钊为总务长和教务长,更换部分不称职的系主任与教师,聘请了、、、黄侃等著名学者来校任教;改革建立学分制,设立150学分为本科生应得学分;修缮校园,使校园焕然一新。
此外,其提倡人格教育,重视师范生的学识和品德修养,要求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垂范后学,倡导参与体育锻炼,举办体育运动其中,他在1924年6月为毕业同学录所题“以身作则”成为了师大的新校训,使“以教育为职志”成为了师大人的箴言。之后,其还为师大撰写校歌,这首校歌成为师大历史上传唱时间最久的校歌。师大人高唱这首校歌,为坚守高等师范教育最后一块阵地而奋斗;师大人高唱这首校歌,抗战期间在陕西城固、甘肃兰州筚路蓝缕,弦歌不辍。
在财务方面,学校经费匮乏,债台高筑,政府仍经常拖欠师大民国八年(1919年)的预算经费,范校长多方筹集资金,改善办学条件,也只能勉强维持,缓慢发展。但是,时至1924年中旬,军阀混战,政府穷兵黩武,全然不顾教育事业发展,范源廉多次请求拨款,分文不取自身工资以补充学校经费,竭尽全力寻求资金终也无力回天,使得其“教育兴国”的梦想逐渐幻灭,于9月中旬愤然离职。离职后,北师大校务由校评议会勉强维持。
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曾评价道:“先生为人精敏勤谨,事无巨细,率能尽其条理,接人尤殷勤和蔼,不设崖岸,故朝野翕然景仰。虽屡经罢退,然学制大政,悉取决于先生之手。盖晚近二十来年,以一人而关系全国教育之重,未有如先生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