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桂濬

(1909-1982),祖籍浙江绍兴,世居北京。1923至1927年在北平私立四存中学就读,1927至1929年就读于天津北洋大学预科,升入矿治系。1930年至1934年就读于北平师范大学生物系,期间在静生生物调查所实习。1934年大学毕业后,在私立四存中学任生物学教员。1936年回北平师大生物系任助教。1937年随校西迁,先后在西安临时大学生物系、西北联合大学生物系、西北师范学院博物系任教,期间升讲师、副教授。1946年返回北平,一直在北师大任教。1981年升教授。

先生是一位严谨的学者,具有求真求是的品质。在北平师大生物系就读期间,他在、张春霖等名师的教导下,在脊椎动物解剖学专业受到长期而严格的训练,并醉心于解剖学研究,用英文发表的《草鱼骨骼系统研究》是我国关于四大家鱼骨骼系统研究的首篇佳作。后来他又在鸡形目鹑类后肢肌肉系统的比较解剖研究中有诸多新发现,是国内唯一从事鸟类比较形态学研究的学者。因其深厚学养,1973年12月被邀请到长沙马王堆二、三号汉墓的发掘现场,负责鉴定出土的鸟类骨骼。此外,20世纪50年代初,他指导文化部科学普及局博物标本制造所练习生韩铭锡试制脊椎动物血管色素注射,获得圆满成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然后被国内广泛应用。20世纪70年代后期,还参与《中国动物志-鸡形目》的编写,为这部高水平编著的面世做出了重要贡献。

先生长期从教于北京师范大学,跟随学校西迁,经历诸多磨难而始终兢兢业业,默默奉献,为我校生物学科的教学科研发展出力甚多。他热爱教学,高度负责,对课堂教学付出极大精力。郑光美先生回20世纪50年代包先生“尽管他对教学内容已非常纯熟……然而每次讲课仍然精心准备,都要增加一些新内容和新的教学手法”“好像迫不及待要把一肚子学问都教付给学生”。包先生重视实验教学,他每周亲自带领助教做两遍脊椎动物解剖实验,训练其举一反三的能力,扩大知识面。郑光美先生回忆:“给包先生当助教这两年,为我以后的脊椎动物解剖学和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包桂濬 - 北师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