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步洲

沈步洲(1885-1932),原名福同,改名联,字步洲,以字行。早年入南洋公学,参加了近代学运史上著名的“墨水瓶事件”,退学后加入蔡元培组织的爱国学社。后进入震旦学院学习,领导震旦学潮,并参与创办复旦公学。后留学英国伯明翰大学,获理科硕士学位。曾在英国迦诺克火药厂任职,系英伦三岛化学会成员。1912年回国,历任复旦公学代理教务长、中华书局英文编辑、农商部技正、北京大学预科主任、教育部专门教育司司长、留欧学生监督、教育部参事兼代理次长、北京农业大学校长、教育部编译馆馆长、图书审订委员会委员长等职,并在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女子师范学校、女子大学等校任教。

沈步洲于1915年9月开始兼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英文教师,1926年转为北京师范大学英文系专任教授。沈步洲在学校开设的课程主要有言语学(即语言学)、修词学(即修辞学)、长篇小说、短篇小说、维多利亚文学、英文写作等。沈步洲授课认真,注意教学方法,课堂引人入胜。五十多年后,徐铸成回忆其在北师大听沈步洲的“英文短篇小说课”:“(沈步洲先生)授课也步步引人入谜,边翻译边分析句法修辞,上他的课,总使我感到下课铃声响得太早。这印象,迄今却记忆犹新的。”北高师英语部毕业生李希章在他所写的《北高生活片断》中回忆:(沈步洲先生)教作文课,规定每两周作一次。……他不怕学生多写。要求学生一律用作文簿,以便前后对比,看看进步如何。作文簿,只许写在每页的右边,还得隔行写,留下左边供教师批改或加添长段文字用。零星小错或不妥之处,批改在右页所留的空行中。这位沈先生批改作文所用的字体,也和学生所写的一致。李希章说,他后来在中学任高中作文课,印有专用的作文簿,用法和批法,都是从沈先生那里学来的。

沈步洲对于语言学素有研究,在中华书局期间就编著了《中华高等小学英文文法教科书》《中华中学英文文法教科书》。他在北大、北师大及女师都开设有“言语学”课,北京的国语传习所也邀请他讲授语言学。语言学家张清常在北师大就读时,就选修了沈步洲这门课,那是沈去逝前的一年,“他那时虽极消瘦,而目光炯炯有神,声音特别微弱,常请病假,讲到这里就大声疾呼。”1931年,沈步洲出版了《言语学概论》,即在他多年讲稿的基础上整理编订的。沈步洲还编有《短篇英文小说集(英文版)、《英文文学丛书》(注释本)以及《新体莎氏乐府演义》(附汉文释义)等,都与其讲授的课程有密切关系。作为教育部的官员、大学的教师,沈步洲还在《独立周报》《中华教育界》《教育杂志》等刊发表了不少教育方面的文章。

沈步洲 - 北师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