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文灏
翁文灏(1889-1971),字咏霓,浙江鄞县(今属宁波)人,早年在上海天主教会所办学校学习,后到欧洲留学,专攻地质学,1912年在比利时鲁汶大学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后,曾在多所高校任教,还与丁文江一起创办了地质调查所。后从政,当选国民党中央委员,官至国民政府行政院长。1949年脱离蒋政权。1951年回大陆从事翻译及学术研究,任政协委员。
翁文灏是中国早期最著名的地质学家之一,对中国地质学教育、矿产开探、地震研究等多方面都有杰出贡献。据学者统计,翁文灏在我国名列第一的贡献至少有十一项:是中国第一位地质学博士(1912);是中国第一本《地质学》讲义的编写者(1914);是中国矿物学第一本专著《中国矿产志略》的作者(1919);是中国第一张彩色中国地质测量图的编制者(1919,着8色);是中国第一位考查地震灾害,并出版专著的作者之一(1922,《甘肃地震考》等);也是中国第一部《中国矿业纪要》的创办者之一(1916,与丁文江共同创办);是第一位代表中国出席国际地质大会的代表(1922);是第一位系统而科学地研究中国山脉的中国学者(1925);是第一位对中国煤炭按化学成分进行分类的学者(1926);是燕山运动及与之有关的岩浆岩和金属矿床的区域成矿理论的首创者。还是开发中国第一个油田(玉门油田)的组织者与领导者。其撰写的《中国山脉考》、《中国地理学的几个错误的原则》等文章,以及《中华民国新地图》等著作,奠定了他作为中国近代地理学奠基人之一的地位。
据北师大档案馆所存历史档案,翁文灏自1916年开始,直至1929年,长期在北高师(北师大)授课,讲授博物、地质、矿石、古生物等。尽管是兼课教师,但由于他学力深厚,态度认真,所以影响巨大。一些学生在他的课堂上立下从事科学研究的志向,日后成为著名学者,如陈兼善、张作人等。据张作人回忆:“(翁文灏的)教学与多数留日的教员不同,特点是着重讲授学习科学的方法而不拘泥于具体的课文细节。讲课旁触类通,知识渊博,其他部的学生纷纷来听课,只好在能容纳百余人的最大课堂开课。”1922年,翁文灏将赴比利时出席国际地质学大会之际,北京高师专门为其举办欢送会,翁文灏在会上发表演说,给高师师生介绍国际地质学会历史等,开拓了大家的眼界。1923年,他曾在北京高师做《对于自然科学的大概观念》的演讲,这篇充满科学精神的演讲,对高师学生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