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外庐

(1903-1987),原名兆麟,又名玉枢,自号外庐,山西平遥人。1923年考入北京法政大学和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师大前身),同时攻读法律和历史。1927年赴法国巴黎大学留学,加入中国共产党,主编过周恩来等创办的《赤光报》。1930年经莫斯科回国,先后在哈尔滨法政大学、北平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任教。抗日战争时期曾在重庆主编《中苏文化》,在上海香港主编《文汇报》副刊,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和抗日宣传活动。1948年进入东北解放区。1949年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文教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北京大学教授、西北大学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哲学部委员。兼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哲学史学会名誉会长等职。

是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对社会史、思想史以及中国史学的其他领域都做出了重要的学术贡献。他的学术道路以1927年赴法勤工俭学、翻译《资本论》为起点。1938年,他完成了《资本论》的翻译,开始研究中国历史问题,寻求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实际相结合的具体途径,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与老子》《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史》《中国近代思想学说史》《中国近代哲学史》《中国思想史纲》《中国封建社会史论》《宋明理学史》等著作。他主编的五卷本《中国思想通史》,被誉为“我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总结几千年思想遗产的巨著”,是侯先生及其学术群体(世称“学派”的)代表作。

一生除学术研究外,还亲身执教,泽被后学。他在教学管理方面也有突出成就,曾任西北大学校长,对新中国的高校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与北师大有不解之缘,对北师大感情十分深厚。20世纪20年代,他曾在北师大读书,30年代曾在北师大任教,40年代末50年代初担任北师大历史系主任。他担任历史系主任近两年,时间不算长,但对北师大历史系的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当时学校处于新旧交替之际,他首先对旧课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其次改变教师队伍结构,聘请了、白寿彝等人来担任专职教授,还聘请、翦伯赞、王亚南、邓初民等著名学者来系讲座;此外他推动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起中国通史教学小组、教学总结座谈会以及辅导制度。他提倡实践精神与求实作风,提倡“韧的追求”,鼓励学生勇于独立思考和创新,倡导教学和科研的统一,对我校历史系的教学科研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侯外庐 - 北师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