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旭生

徐旭生(1888-1976),原名炳昶,字旭生,后以字行,笔名虚生、遁庵。河南唐河人。考古学家、教育家。于法国留学后回国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与教务长。期间,他出任了中外合组的“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中方团长,在科学考察方面第一次捍卫了国家主权与尊严,并在地质、矿物、考古等学科取得巨大成就。1929年12月至1931年7月任北平大学女子师范学院(即北平女子师范大学)院长。1931年2月起任北平师范大学校长,女师大与北师大于1931年7月1日正式合并,其担任校长至1931年11月11日。

在就任女师大和北师大校长前,其经历便十分夺目。1925年,其创办了《猛进》周刊,并在周刊上以哲学高度的思辨性与见解性抨击当局者与批驳其他保守派论点,甚至认可其观点在《猛进》上发表杂谈。除了用笔鞭挞军阀政府,他还用行动积极参加反帝反军阀活动。1925年10月26日,北京各高校团体集会反对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徐旭生走在队伍前列,并在保护学生过程中被军警打掉两颗门牙。此外,1925年女师大的学潮与1926年的“三一八”惨案中均有他的身影出现。1927年后,其作为中方领导者参与了中外合作对西北的科学考察活动,这场活动是中国科学家第一次对西北地区进行现代意义上的科学考察,也是中国学术界第一次取得学术主权、中外科学家真正平等合作的科学考察。

1929年12月14日,教育部任命其为北平女子师范学院院长。时值国民政府在北平施行大学区制,学校持续混乱难以恢复,徐旭生上任后对学校进行全面整顿,突出发展学术研究工作,于1930年设立研究所开展广泛的学术研究工作,最终取得较大成就。

1931年2月,教育部决定合并女师大与北师大,任命徐旭生为校长,并于7月1日正式合并。两校合并后,徐旭生主持对学校各种制度进行改革。一是整理学术,院系调整。为避免学科重复,学校设立文学院、理学院、教育学院三个学院,并将两校相同系科合并,同年级同专业学生合为一班,教育学院设于原师大校址,文学院设于原女师大校址,原女师大研究所改设为研究院;二是改善制度,争取经费。其设立校务会议作为学校领导机构,限制教授兼课,实行考察制度,改善学校规章,实行管理公开化与民主化,并公布学校建设“五年计划”与远景规划。

但是,向政府要求增加学校经费的请求同样没有得到教育部答复。1931年,其为改变北师大在内的北平各大学经费短缺现状,亲自前往南京请求增加经费,却被财政部长宋子文拒绝接见,遂于11月11日愤而辞职,其改变学校教育理论与思想的主张尚未来得及执行便离开了师大。当然,经费短缺难以解决只是辞职的表面原因,对政府的教育与对外政策等政策的不满才是愤而辞职的深层原因。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我国东北之后,徐旭生召开全校大会,并会同北大校长召开北平高校会议,强烈抗议日本侵略,致电国民政府“一遇外敌,辄取不抵抗主义,洵属奇耻”。

辞职后,其到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任所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任考古所研究员,后半生直至文革时期都在从事考古与中国古代史的研究,特别是在传说时代的史学研究中贡献较大。

徐旭生 - 北师大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