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锦熙

(1890-1978),字君缉,号劭西,别号鹏庵。笔名有无名、瑟涧斋主人。湖南湘潭人。语言文字学家、字典编撰家、教育家、九三学社创始人之一。历任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等校教授,在北师大任教长达50余年,曾三次被任命为(包括未就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长期兼任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大词典编纂处主任。九三学社第一届至第五届中央常委。第一、二、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一生潜心研究,各种论著700余部(篇),主要著作有《新著国语文法》、《比较文法》、《国语运动史纲》、《国语模范读本》、《三十年来中等学校国文选本数目提要》、《新国语教学法》等。

1928年11月,国民政府实行大学区制改革,任命其为北平大学第一师范学院(即北师大)院长,其以经费短缺、人事复杂、没有背景为由坚辞不就。1945年,西北师院院长辞职,教育部命为新院长,其忙于支持学生“复员”“复大”行动,仅挂名为院长,实际职务由别人代理。1949年春北平解放。5月,北平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成立,其作为校务委员会主任承担校长职务,其知人善任,常让秘书代理办理职务,并于次年2月新校长到校后安然卸职,专注于教学与研究工作。其作为校长职务而言,对北师大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帮助较小,但其作为教授和教育研究者,对现代语言文字改革、汉语词典编撰和师大以及教育制度改革均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是国语运动的先驱,其倡导组织国语研究会,长期任教育部国语统一筹备会、国语推行委员会常委,先后参加和领导国语运动、白话文运动、拼音化运动、汉字简化运动、民族语文运动等。1916年,拟定《过于研究调查之进行计划书》,发起成立“中华民国国语研究会”,翌年国语研究会召开第一次大会,会上根据的计划书,提出编订《国音字典》,并提请教育部改国文科为国语科,正式公布注音字母。浩浩荡荡的运动吸引了北高师教授、正在美国留学的等申请加入研究会。所倡导的国语运动,与、陈独秀所提倡的文学革命成为了民国六年改革文字的两杆大旗。1918年,在北高师校长办公室召开了第一次国语教科书编辑会议,等人参加,会后,中国出现了第一本注音教科书,自此,这次会议也成为中国创编“国语”教科书的开始。此后,还促成了教育部过于统一筹备会的成立,创办了国语讲习所,从1917年至1925年的9个暑假,他先后到武昌、陕西、江苏、沈阳等地宣讲注音字母及国语学,并巡视各地国语讲习所情况。1925年,发起“全国国语运动大会”,并于翌年用中英文编撰了《国语四千年来变化潮流图》。在及其同仁努力下,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期,教育部先后公布了国语罗马音、注音符号,使国语运动进行到了较为顺利的发展期。1937年后,随师大西迁,在陕西城固、甘肃兰州主编南郑版和兰州版《国语周刊》。1945年台湾光复后,其与国语推行委员会成员组织师大、重庆女子师院等三校100余名师生前往台湾推行国语,通过国语统一的方式,唤醒在日语环境下生活了50年的民众,从而宣传台湾与大陆的血肉关系,巩固国防。

是文字改革的先锋,他主张采用国语罗马字代替原来的文字,并提出“词类连书”。1923年,在《国语周刊》上,先后发表《汉字革命》与《汉字革命军前进的一条大路》两篇文章,在文字改革领域中掀起了一股风潮。此后,教育部组织“国语罗马字拼音研究委员会”,、赵元任、等11人为委员。国语会最终确定以北京语为国语标准,通过《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文稿。1935年,在等人的共同努力下,教育部选定324个简化汉字公布。1949年5月,吴玉章、等人座谈文字改革问题,10月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成立,任常务理事、协会副主席等。

是现代汉语文法的奠基人,他出版的《新著国语文法》是白话文语法的代表作,系统而完整地提出“句本位”新体系,堪称现代汉语语法的奠基之作。是大词典编撰的开山鼻祖,其以“正名辨物,赏奇析疑”为目标,于1929年任大词典编撰处总主任,统筹开展大词典编撰工作,提出该书“规模务求大,材料务求多,时间不怕长,理想尽高远”。在编撰过程中,他们历经经费不足、战争破坏等影响,编撰几近停滞。20世纪50年代前后,最终与同人合作出版了《国语辞典》、《汉语词典》、《国音字典》、《增注中华新韵》、《学习辞典》、《学文化字典》、《同音字典》等,但计划中三大册共30卷的《中国大辞典》最终也没能完书。

除了北师大校长和汉语言著名学者之外,其还是师大一位重要的教授。1920年起,其开始在北京高师国文部任教,直至其1978年去世,在师大任教长达50余年,从事教育事业长达70年。在师大,其前后讲授“文法研究”、“国音沿革”、“声韵学”、“语言学概要”、“中国语文教材与教法”、“宋元明学术思想概要”等多门课程。值得注意的是,在民国时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北京高校学费昂贵,师大虽然不收学费和食宿费,但仍需交纳20元的注册费,许多贫寒子弟连这20元都难以缴纳,经常与学校注册科联系,从自己的薪水中扣除注册费,让无法支付这20元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中国现代文学史家、研究专家先生便是其中一位收到资助的学生。

一生不计地位高低、职称大小,远离宦海,专心致力于教学改革与语法研究等工作与研究。1978年春,其受邀请参加中科院北京地区语言科学规划座谈会。在医院病榻之上,其仍口授《对语言科学规划的几点意见》,并准备在大会上进行书面发言。但十分遗憾的是,四天后,与世长辞,享年89岁。

黎锦熙 - 北师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