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钧

杨大钧(1913-1987),北京人。早年就学于保定清苑师范学校,习民乐、国画。1931年考入北平京华美术学院国画系,师从齐白石。假期则至上海随平湖派传人朱英学习琵琶。1935年毕业,任省立河北大学女子师范学校音乐、美术教员,其间又师从上海汪派琵琶大师汪昱庭学习琵琶。1940年任重庆中央广播电台特约指挥,兼教育部音乐教育委员会编辑。1942年任国立女子师范学院音乐系副教授兼系主任。抗战胜利后,任湖北师范学院音乐系教授兼系主任。1947年开始任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教授。1956年后,历任北京艺术师范学院音乐系、中国音乐学院器乐系、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

杨大钧先生在各高校主要讲授中国音乐史、琵琶、二胡等课程。在教学和研究的基础上,撰写了《中国音乐史》讲稿,绘制了《民族器乐参考图》等,整理、订正了大量的传统乐谱。50年代,他对说唱艺术进行了抢救和整理工作。1952年起他与史学家潘怀素共同对我国道教和佛教音乐进行了大量挖掘和整理工作,记录和撰写了道教、佛教音乐乐谱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杨大钧个人创作的作品有二胡曲《步月吟》《双莺对喁》《旭日东升》《胜利曲》、琵琶曲《凯歌归里》《血染卢沟桥》《蜀道行》《巴山夜雨》、国乐合奏曲《梵山钟鼓》《关东四番》《大地回春》《还乡行》等大量乐曲。他还致力于改良乐器,20世纪30年代初期,就开始用自己改良的六相十八品的十二平均律琵琶进行演奏。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多家民族乐器厂顾问,参与、指导乐器的改进,并取得丰硕成果。他以自己渊博的知识,敏锐的判断力,为我国鉴定了大量古代乐器,从而保护了大批国家的珍贵文物。

黄秉山《杨大钧在北师大》回忆杨大钧1948年左右在北师大授课的情况:“大钧先生在他讲授的《中国音乐史》和《艺术概论》的两门课里,向学生贯输的是要树立正确的艺术观,他一方面鼓励学生认真学好本领作好为人民服务的准备,另方面他又大声疾呼的希望学生学习民间音乐及其它民歌曲调。在他的讲义里,从文字上看,和一般论点并无多大区别。但在课堂上讲起来,就大不相同了,论点新颖,内容丰富,有的论述,很多学生都是第一次听到。”

杨大钧 - 北师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