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德赓

(1908-1970),字青峰,浙江诸暨人。1929年考入北平师范大学历史系,师从、邓之诚、等名师,尤其得到先生的无私帮助与悉心指导。大二时即在辅仁大学附中兼任语文老师。大学毕业后,曾在辅仁附中、安庆中学、杭州一中任教。1936年受聘于辅仁大学历史系。1943年底,因反对汉奸曹汝霖任辅仁大学董事长,举家南迁,任国立四川白沙女子师范学院历史系副教授兼图书馆馆长。1946年回北平,任辅仁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长期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1950年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1955年,调往江苏师范学院(今苏州大学),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1956年,当选为民进中央委员,江苏省民进筹委会副主任委员,苏州市民进主任委员,并任江苏省政协常委。1962年借调至北大历史系编写教材,1963年讲授“中国历史要籍介绍”课。1965年再次借调至京,协助先生点校新旧《五代史》。“文革”开始,备受摧残,于1970年1月23日不幸病逝于苏州郊区农场。

继承了先生从目录学入手、逐步深入的治学经验,考核精辟,论述有据,在五代史、宋史、明清史、辛亥革命史诸领域均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其早年成名作《鲒埼亭集谢三宾考》一文,对晚明史上的重要人物谢三宾的生平事迹作了详尽的考证与论述,对其晚节不保、两次降清作了批判,表达了柴先生的爱国精神与民族意识。这篇文章充分反映出柴先生用“精严缜密的考证方法”做学问的特色,发表后即得到学界好评;获国民政府教育部1945年最高学术奖励。他在清代学术史方面的系列论文《王鸣盛和他的十七史商榷》《试论章学诚的学术思想》等,明其师承,辨其源流,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这些论文收入其著作《史学丛书》中。新中国成立后,柴先生受中国史学会的委托,负责编辑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历时6年,成书凡8册,共320余万言,收录了120多种资料,其中10多种资料属于首次刊出,具有珍贵的价值,为辛亥革命史的教学和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南调江苏师范学院后,他关注苏州地方史研究,撰写了《从白居易诗文中论证唐代苏州的繁荣》《明末苏州灵岩山爱国和尚弘储》等论文,还在指导学生调研时,在苏州玄妙观机房殿墙脚下发现了“永禁机匠叫歇碑”,这篇碑文成为学术界研究明清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最为重要的实物资料之一。他还参与点校新旧《五代史》,在古籍整理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他师承先生家法来讲授“中国历史要籍介绍”的讲义遗稿,经整理编为《史籍举要》一书。该书为学术界瞩目,多次重印,成为古籍目录学方面的上选之作。

毕生热爱教育事业。他教学认真,内容充实,论述有据,见解独到,且生动风趣,深受学生的欢迎。他待人热情,平易近人,面对求知心切的青年学子,总是来者不拒,诲人不倦。无论在辅仁大学、北师大还是江苏师院,都兢兢业业,为高校培养历史教师和学者做出了重大贡献。

柴德赓 - 北师大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