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萃英

邓萃英(1885-1972),字芝园,福建闽侯人,教育家。于1920年12月至1921年10月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之后又历任河南国立开封中山大学校长、厦门大学首任校长、北京师范大学董事会董事,为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河南大学的建立与发展以及中国的近代教育事业和高等师范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1915年,其从日本学成回国并于全国教育会议上与结识,并于当年九月被北高师应聘为教授。在1919年前,其又多次被教育部选送出国留学和考察,在外期间,其仍频繁与校内学生和教授同人交流,最终于1919年9月归国。1920年末,在校长请辞与众多学生挽留的风波下,邓萃英因长期任教深得爱戴且学术水平较高而受到教育部与学生共同认可从而被任命为继后的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第二任校长。在就职演说中,其批驳了社会上不必设立师范教育或不必独立设置师范教育学校的思想,指出了高等师范教育与普通大学的差别,并明确指出“非教育不能救中国”,为北高师的持续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在任期间,其做事雷厉风行、严谨缜密、行之有效。首先,其主持修改学校内部简章,健全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其次,其以宽大的态度选聘教授,以才学选人,聘请了美教育家杜威、等众多学者作为讲师或教授,使高师研究之风大增,学术空气浓厚;之后,其于1921年决定招收女生,允许男生女生同堂上课,使北京高师成为全国最早招收女学生的大学之一,除此之外,其决定高师附中与附小同时兼收女生,对男女教育机会平等做出了巨大贡献;此后,其提倡研究,陆续在数学、物理、化学学科设立研究科招考研究生,使得高等师范教育得到提高;最后,其重视图书馆的建设,其任内修建的图书馆直至新中国成立后都是师大的代表性建筑之一。

1921年9月29日,邓萃英奉教育部命赴美参加“太平洋会议”,因此辞去北高师校长职务。在邓萃英离职后,其与一般持续关注着高师的发展,1922年回国后其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的筹备委员会工作,不断推动北京师范大学的成立,并于1924年成为北师大董事会董事,对北师大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其 “人格教育”思想与“师范为教育之母”的主张也对师大精神的发展与丰富具有独特作用。

邓萃英 - 北师大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