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进义
赵进义(1902-1972),号希三,河北束鹿县(今辛集市)人。1917年考入保定育德中学。1921年考取公费,赴法国里昂大学学习,先后获得理学硕士、理学博士学位。受聘于里昂大学天文台从事研究工作,与该台台长马斯嘉合作进行大文观测以及讨论天体办学等方面有关何题。当时赵先生对变星的研究颇有兴趣,完成并发表了“织女座p变星的研究”论文。1928年,应广州中山大学理学院何衍绪、张云先生之邀,回到祖国,受聘为中山大学数学天文系教授,讲授数学和天文学。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叶述武、邹仪新、李国平等教授都是他当时的得意门生。同年10月,加入了中国天文学会,在第八届年会上决定成立编译委员会和变星观测委员会,他都被选为委员。从第九届起至第十一届年会,连续担任中国天文学会评议员。在此同时,受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余青松所长的聘请,任该所特约研究员。1930年底,应聘到北平师范大学数学系任教授兼主任。1933年,与熊庆来、范会国先生等发起创建中国数学学会,任理事会理事。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迁往西安,担任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数学系教授、系主任。1943年任理学院院长,次年又代理校长。1948年赴成都,先后任教于四川大学、华西大学、成都理学院等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0年返回北京,任教于华北大学工学院(今北京理工大学)。1954年出任北京市天文学会理事长。1972年在北京逝世。
赵进义先生在数学和天文学领域成就卓然。他在函数论、尤其是代数体函数分枝研究上有较深造诣,其于1928年在法国发表的论文《代数体函数的反函数论》和《具有二分枝整代数体函数的分析》(博士论文)所提出的两条定理是他最主要的学术贡献,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和引用。他晚年完成的著作《反函数论》系统地介绍了Boutroux和Iversen的反函数论,在此基础上总结提出了独创的可推广于三、四枝代数体整函数的反函数。赵先生高深的数学造诣为他的天文学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他的著作《天体力学》试图以详尽的分析力学论证,解决天体力学领域的基本问题“两体”,同时也兼顾了“三体”问题的论述。在1954年赵先生被推选为北京天文学会理事长后,他组织了大量国内外天文学者参与的学术活动,参与制定天文规划、筹建北京天文台,倡导天文学与其他学科的互相渗透。赵进义先生在文革期间以惊人毅力排除脑血栓和“造反派”的纠缠、干扰,完成的《反函数论》、《天体力学》、《数学分析演习》、《理论力学演习及公式》是他一生的学术成就的全面总结。
赵进义先生自1930年底出任北平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兼系主任始,至1948年转聘成都为终,共在北平师范大学、西北联合大学、西北大学任教18年。北京大学数学系教授闵嗣鹤,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白尚恕,兰州大学数学系教授,北京林业大学教授王绍颜,陕西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胡宗慎、张德荣等,都是在此期间由赵先生执掌的数学系培养,后献身于新中国高等院校数学教育的优秀学者。除科研、教学外,他还积极到机关、学校、电台进行天文知识科普,主编《正报》副刊“自然科学”周刊,参与了大量期刊审稿、职称评审工作,“以身殉学”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