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璋

黄国璋(1896-1966),字海平,湖南湘乡人。人文地理学家、教育家。早年毕业于长沙雅礼大学,后留学美国,就读于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1928年获芝加哥大学理学硕士。曾任中央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兼地理系系主任。1936年,其受师大地理系系主任王益崖邀请,接任师大地理系系主任之职。抗战期间,其跟随师大西迁,任西北师范学院训导主任,代理院长,抗战胜利师大复员北平后,其出任师大理学院院长,地理系系主任等职。创建并领导中国地理研究所(重庆北碚),参与创办中国地理学会,创办多种地理学刊物,多次参与重要地理考察,是中国现代地理学发展中的领军人物,也是民主与科学座谈会(九三学社前身)的创建人之一。主要著作有《社会的地理基础》《中国地形区域》《我国国防与地理》《爪哇农业地理见闻撮要》等。

留学归国后,黄国璋在竺可桢创办的中央大学地理系任教。在校内他主要讲授“人生地理”、“北美地理”。全新的教学内容、多方位且缜密的思维方法、新颖的教学手段,以及清晰、风趣的谈吐,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许多大学也纷纷激请他去兼课。1930年,他被聘任为清华大学兼职教授,不久又到北平师范大学地理系兼职,还曾出任过清华大学地理系主任。

1936年,师大地理系系主任王益崖深感改造师大地理系力不从心,故屡次致函黄国璋,诚请其到师大专职任教。后王益崖专程赴南京,亲自向黄国璋讲述师大地理系事关全国的地理教育,责任尤其重大,并恳请出任师大地理系系主任。黄国璋感其诚意,答应北上。1936年7月,师大正式聘任黄国璋为地理系教授;同年9月,接替王益崖为系主任。到任后,其对师大地理系的培养目标和教学任务进行了改革,立志将师大地理系扮成全国范围内有较大影响的地理系。首先,其推陈出新,开设新课。他有选择地将西方的地理研究范畴和研究方法引入师大,重视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的关系,重视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重视加强地理学基础和地理实践。其次,其组建了优秀的教师队伍。他就任不久,就多方延聘优秀的教师到师大任教,如冯景兰、张印堂、王成祖、王竹泉等。再其次,其重视地图的使用。黄国璋到师大不久,便决心绘制和出版一套新型科学投影、分层设色的世界各大洲地图和中国各省地图,在全国中小学推广使用,并填补国内地图的短缺和空白。在1937年上半年,师大地理系便正是绘制和出版了亚洲地形图和河北省地形图,欧洲地形图、北美洲地形图、江苏省地形图等也已只待付梓。此外,其在地理系设置了中小学地理挂图绘制室、地理教学咨询处、中小学地理课外读物编纂委员会、五年制中学地理教学研究会、地理丛刊委员会、《地理教学》月刊社,并带领地理系中的年轻老师前往中学进行实践,推动中小学地理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抗战爆发后,北师大与北平大学和北洋工学院先后组成西安临时大学和西北联合大学,黄国璋任校地理系系主任。1939年8月,师大改为西北师范学院地理建校后,黄国璋任师院史地系系主任。在艰难的环境中,黄国璋领导教师自编教材讲义,自制简单的教学器具,整理《抗战地理资料》,带领师生考察陕南地形地貌等,不仅为国家培养了急需的地理人才,还对西北地区的许多中小学教师进行了系统培训。1940年8月,黄国璋应聘到重庆筹建地理所。1945年抗战胜利后,其重返师大任地理系系主任兼理学院院长。黄国璋重新聘请了原地理系教师等为地理系教授,并聘请黄玉蓉、董绍良、冯景兰、张印堂、周卡等学者为兼职教授。值得一提的是,在1950年,留美学者周廷儒即将回国,其想尽办法将其争聘到师大,这也为后续周廷儒出任师大地理系系主任长达30年,带领地理系不断发展奠定了基础。

1952年后,黄国璋被调任西安,先后任西北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和地理系系主任。从黄国璋留学归来,到1966年逝世,他先后在中央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校任地理教授兼系主任,任教时间之长,主持地理系之多,在地理学界无出其右。

除了教授和系主任外,黄国璋还是多次大型地理考察的领导者、我国地理教育刊物的首创者和中国地理学会的创始人之一。遗憾的是,1966年,在政治风波中,黄国璋与夫人均含冤离世。后人曾评价其“是在地理教育、地理科研、地理学会三大系统方面担任过领导职务,并做出开创性重大贡献的一位值得我们称颂的前辈地理学家”。

黄国璋 - 北师大教师